top of page

彬森林教育協會

 

    教育的重點在於重質過於重量,配合孩童自身發展的步調由近到遠,由內到外穩定並扎實的協助孩童達到自我實現所需要的身心靈狀態,為人生準備。

走入教育工作近二十年.謹慎地做好自己的角色.總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好.不要成為社會上的負擔.也是盡責的公民.有穩定的國家、社會才能成一個家。


   台灣教改喊了數十年.問題的所在總是牽扯著既得利益者複雜的人性問題。慶幸的是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迎來實驗教育的誕生.在教育改革上出現曙光
初衷,看見每一個人的特質,因材施教給予適時的機會教育引導孩子們正向面對.然而孩子成長過程各種狀態.是需要極大耐心陪伴與應對。


   孩子像種籽一樣,蘊含各種天賦潛能,只要給予適當土壤與環境,他就能長成自己的樣貌,依他的天性自然成長,在時機成熟時,就能向世界展現成為美好的存在。

希望建立一個充滿陽光正能量、並具有足夠的空間,創造親師生密切合作、具有創意、共生共好的三元社會。透過這樣的社群,協助孩子發展成自由的人,內在充滿力量並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方向,擁有足以完成自我天命的基礎與自我學習能力。

看重學習過程的節奏感,主體活動內容的完整性,以及學習內容的內化與轉化。教師們關心個體之間的差異及不同的教育需求,也避免個別學生之間的任何形式的競爭與比較。

image.png

​工作團隊

我們的老師

 

各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老師因為教育我們互相認識,也因為教育我們有了共同的目標

希望給孩子們有著無限的希望和可能,教育不再如此的死板與缺乏互動

希望孩子是從內心中喜歡學習愛上學習

​讓學生自己創造無限可能

 
 

彬森林 創辦人

 

​林育箖

image.png

|  做教育,需要多方的支持  |

 

林主任一開始開創種子教室,便是喜歡興糖國小本身的環境,她認為開設一間實驗教育的條件並非一定需要被山水環繞,真正重要的是特殊的人文支持與許多人共同的努力,但是台灣的教育框架中有太多觀念已深深根種,很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,而養育著兩個孩子她,清楚的感知到有些理念需要從自身改變起,因此她很感謝當時興糖國小對種子教室開設的大力支持。

 

「當時興糖這個名字就像是在比喻作為一名教育者見到孩子時的心境,心裡總是會有幸福的、甜蜜的滋味。」夜晚露天的陽台下,林主任手裡捧著一壺熱茶,眼底的光芒十分耀眼。

 

|  放空,也是學習的一環  |

 

現行的學校制度總是把課堂與課堂之間塞得很滿,但在學習得當下其實是需要時間去消化新的知識的,可是在現今,放空似乎被視為一種偷懶、甚至是會讓人產生罪惡感的行為,於是壓力在孩子的心中無形產生。林主任希望自己能打破那樣的認知,當然,最基本的行為框架需要被建立、被規範,而除了那之外的,她希望孩子能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探索,包含如何在過程中學習自律。

 

談到做教育的過程,林主任也說到,當真正走入到教育中時,她才深刻的體認到,教育不僅僅囊括了她與孩子,其實也需要處理許多更為複雜的家庭關係,而這個歷程往往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。
—來自彬森林教育協會發佈於彬森林教育協會 

|  希望孩子能傳遞正向的光芒  |

 

林主任回顧起自己童年時的學習環境,她說,那個時候一天也要上八小時的課,上課時,她常常花很多時間看著天空的雲,是的,她也不是能夠完全適應這種教育模式的小孩,也常常因為課業的問題而被打罵。但是反觀荷蘭的教育模式,他們在學校的時間不超過六小時,也依然能夠培育出影響世界的人才,這都讓她不禁懷疑,我們究竟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坐在椅子、教室中呢?

 

「我見證過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,也看著大金剛從厚厚一隻,轉變成現在的智慧型手機,這都不過只是十幾年間的事,我們要怎麼保證,我們灌輸給孩子的東西,是在未來真正用的到的呢?」

 

林主任說,她相信每個孩子一定都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獨特的位子,但是我們往往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發掘這些東西,這樣的孩子沒有力量、也很難真正喜歡上自己,與其讓孩子不斷的接收,不如多鼓勵他們去認識自己,當孩子們產生對「自己」這個存在產生發自內心的認同時,自然也能長成一個能傳遞光芒的人。

 

|  家長與孩子學習是同步的   |

 

後來,林主任也創辦了冬、夏令營,她認為,人若是長期待在一個既定的環境模式裡便會慢慢被固化,失去創新的能力,因此,冬、夏令營就是在讓孩子「放電」,當孩子們在脫離了原先的教室與課桌椅時,才能對世界產生新的感受。

 

當然,彬森林的帶隊老師們也需要不斷的擴充、儲備自己的知識,因為老師的進步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互相影響,基於這點,林主任同樣鼓勵家長們應持續學習,與孩子一同保持著對學習的正向心態。

 

|  結   |

 

教育往往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,其中需要老師、家庭、學校以及孩子本身的互相摩擦與配合,在投入教育的這些年,林主任一直都小心地護育著每個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小小火苗們,她最希望的,便是自己能真實的幫助到一些孩子,並且持續在教育現場付出。


—來自彬森林教育協會發佈於彬森林教育協會 

image.png

電話:098200759

​LINE:candy007859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